English

庄严的历史责任

中共黑龙江省委学习中心组
2000-08-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江泽民同志在宁夏、甘肃考察工作时强调:“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他还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对于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正是在坚定不移继承的同时,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近十年来,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尤其是去年底关于“三讲”的重要讲话,今年在广东提出、在苏、浙、沪进一步论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前不久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不断开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时期的近十年,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坚持、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并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十年。早在80年代末,江泽民同志就指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1991年在纪念建党70周年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作出九个方面的阐述,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在《邓小平文选》出版时,江泽民同志强调,这一理论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1997年初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五·二九”讲话中明确提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首次作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括,并对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要求全党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伟大成果。

新时期的近十年,也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十年。这期间,我们党的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步伐,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更加雄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在这十年中,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倍,年均增长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倍,年均增长8.4%;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1377亿元,增长3.3倍;人均消费水平由762元增加到3180元,年均递增7.1%;国家外汇储备由55.5亿美元,增加到1546.8亿美元,增长27.9倍。这些成就充分显示了邓小平理论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理论创新的巨大威力。

新时期的近十年,还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的十年。新的形势,新的实践,迫切需要坚持并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迎接新的挑战,促进新的发展。在这十多年中,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曲折;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西化”、“分化”活动;国际上重大事件接连不断,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重新调整,高新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各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和冲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经济的任务极为艰巨。国内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逐步进入攻坚阶段,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政治、经济、自然风险时有发生。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应对从容,率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闯过道道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熟坚强,奋发有为,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全局、团结人民、开拓前进的能力,无愧于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忠实可靠的继承者。

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深刻感受到,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始终坚持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一)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方面。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科学地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时代特征和革命风格。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第一次作出了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并指出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概括和论述,为全党全面系统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并进一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这一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江泽民同志对这一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作了更明确的概括,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阶段,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概括,同以前相比增加了人民生活、科技教育文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更加充分,更加全面。再次,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阐述中,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诸如: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新阐述;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新观点;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新思想,等等。这些理论上的新概括,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而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邓小平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所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这一基本路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始终如一。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他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些年,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重大事件,我们都没有动摇这个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一总揽全局的长期指导方针。十五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就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也是对全党这些年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主要经验的总结。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论述,科学地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揭示了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的深刻内涵。

(四)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方面。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他在南方视察时深刻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同志这一重大理论突破,于1992年6月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明确作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概括。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十四大确定的目标具体化,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对十四大以来全党探索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进一步回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所有制结构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配制度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此外,在国企改革、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等方面也作了深入阐述。这一系列新观点的提出,将邓小平同志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深化了,发展了,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了新内容。

(五)在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方面。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针对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明确地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据这一思想,准确地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态势,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于1995年作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了科教兴国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专门论述了科教兴国问题,强调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在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规律中,都渗透着和蕴含着依靠科学和教育振兴经济的客观要求,即“科教兴国”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思想,强调“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年8月5日,他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重要讲话中又一次强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对中国来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极为重要。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自二战以来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性因素,那么,江泽民同志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标志的科教兴国思想则抓住了发展中国家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这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深化与拓展。

(六)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这一理论,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是同社会主义法制相结合的。1996年2月,他在中央举办的法制讲座上,鲜明地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写入党的基本纲领。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同志还进一步论述了依法治国的三项基本要求,即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办事。1998年,他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证,绝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崭新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不仅在我党历史上,而且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七)在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邓小平同志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以这一思想为基础,始终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必须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都要搞好;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本内容等,作了系统的阐发。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首次会议上指出:“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他还强调:“发展精神文明,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写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科学论断,第一次把文化提到了“综合国力”的高度,揭示了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江泽民同志还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这一系列论述,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八)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统一方面。“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中富于创造性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己任,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使香港、澳门回归成为现实。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它将对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起到重要示范作用。1995年1月,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八项主张,就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问题阐述了党和政府的立场与政策。他指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的意见;双方领导人可以适当身份互访,等等。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分裂是绝对没有出路的。我们完全有决心、有能力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这些思想,充分表达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九)在坚持新时期党的建设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一目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江泽民同志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他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尤其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上,要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随后中央决定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精神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这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项伟大创举。尤其是今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此后,江泽民同志在苏、浙、沪考察时,又对“三个代表”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明确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一极富创新意义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

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建军思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方面也都有许多新的重要论述。

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邓小平理论有着血脉相连的继承关系,同时又是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智慧的结晶,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体现一种继往开来、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来自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指导,来自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来自于他虚心汲取国外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开放胸怀和包容精神。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它具有全面性和辩证性。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全面联系和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要求我们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纲举目张地解决问题。近十年来,在领导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中,江泽民同志多次提醒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思考和把握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解决主要矛盾,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全局性重大问题的能力。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他提出要善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12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由于党中央始终注意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较好地实现了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十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牢牢把握了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增强了全党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它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只有面向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创新,才能获得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实践证明,作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江泽民同志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一文中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在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把握了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正是把握了这个精髓,抓住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的统一科学思想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当今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背景,以及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从而使邓小平理论保持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它具有民族性和传承性。江泽民同志十分注重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1995年,他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一文中说:讲正气,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古语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等,都是讲一个人必须树立正气,必须有正义感。他还用古人留下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名言警句,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把民族气节与党的优良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90年他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运动报告会上指出: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他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地读一读历史,首先是了解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正是汲取了几千年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和优秀传统,因而有着强大的民族感召力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性。

四、它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面对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江泽民同志善于吸纳国外进步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科学。他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国历史文化是通过各种学科、各种学派的相互砥砺、相互渗透而发展的,是通过同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而进步的;中国人早就懂得兼取众长、以为己善的道理。他列举了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鸦片战争的一系列事例说明,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振兴中华,努力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文明成果,并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江泽民同志还形象地比喻:阳光包含七种色彩,世界也是异彩纷呈;指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他敏锐地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更大的变化。面对这种态势,我们必须顺应潮流,乘势而上。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正是由于博采众家之长,才具备了科学性和先进性,代表了未来世界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潮流。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十分重要的历史关头。伴随着新世纪的即将来临,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续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